今天去二刷,看得蛮愉快的。找到了正确欣赏《五军之战》的方式。那就是:一段一段看。一刷看得很累,也不是很开心。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会累。不开心是因为我期望高我知道。累就比较古怪,哪一次看贵片会累呢?察觉到累也是很久以后的事。今天二刷的时候,我想我找到原因了。《五军之战》的故事一块一块的,彼此连接不太顺畅,往往要靠角色台词来指示观众现在发生了什么事。比如由莱格拉斯向陶丽尔简介Gundabad要塞,比如
甘道夫不止一次告诉观众:半兽人现在到了哪里了,他们到了Ravenhill了,他们要进攻了,矮人重新排阵跟随国王了。当然用台词来指示场面上在发生什么,不是不可以,其实所有的电影一直都用这个技巧,其它中土电影也向来都用(请让我用“中土电影”来指称目前拍完的六部电影),但是在《五军之战》中,这个技巧支棱出来了,有时人物说句话,就是为了指示一下,没有其它意图,也没有什么承前启后的情绪流动。而我在一刷的时候,往往要替那人去想“你说这句话什么意思”,然后在下意识里有所期待,期待一个更深的意思,一股不存在的情绪。过一会儿,这种期待落空,不久又开始下一段的期待和落空。不知不觉中,把自己搞得很累。而且是能够觉察到的累。造成这种状况(一块一块)的原因,是片子的主线(这是比尔博同学的冒险啊)在这部里隐没了。这里讲的是一个政治势力拉锯的过程,五种势力参与争夺一个多金而险要的地方,本身是件蛮ugly的事情,所以这部里的精灵王和矮人,还有白道会诸位大仙,都没有办法很鲜明地以英雄的姿态出现,甘道夫更是坐实了“老骗子”的头衔(“矮人照理是不会夺回孤山的”--那你说动人家回去是为了什么)。只有长湖镇的人类,因为是难民,所以在道义上有立足点,也所以巴德的英雄气概流淌得最自然。那么谈政治也不是不可以,索性留下灰色地带好了(不过那样的话还具不具备中土电影的气质就不好说了),但片子又要观众在感情上认同矮人和精灵和甘道夫他们,所以用了很多大特写,很多音乐,很多光,来衬托他们,试图要观众喜欢。我觉得最尴尬的一幕,就是索林在超大金块上一番自省,悔悟之后,走向其他矮人那一节---他缓缓地向他们走来,背部强光衬托出他渐渐高大的身影,他的眼神是清澈的,他的衣饰是简洁的,thereturnoftheking---我很清醒地感受到PJ想要传达的信息,想要收买的人心,可惜是在理性分析的层面上,而不是在他要的情绪层面上。也因此我无法被收买。被迫在看电影时做这些下意识的选择题,把想要出戏的意识压制下去,很累。喷泉大大比我更敏感,直接就精分了(http://movie.douban.com/review/7251251/)。五军之战为主体的故事,使得片子的英雄气质大大削弱,本应该隐形的电影手段有了存在感。为了接驳众多线索(三角恋还在进行中,唉!),某些人物在一定程度(或某段/点时间)沦为说旁白的,这种情况稍微多了一些,明显了一些。这是这部片子主要的问题。换句话说就是情节的情绪走向不顺畅。PJ其实也精分了,他既想要表现原著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,又想放手大玩他最爱的“大家一起来杀半兽人”游戏,玩家又多,于是…...原著中把五军大战写得简约是有它的道理的。因为那是比尔博的故事,而五军大战时比尔博能发挥什么作用?原著后半部分的高潮是比尔博把arkenstone半夜送到人类和精灵手里,这是他最智慧最勇敢的行为,那之后的情节是必要的交代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在电影里,这一举动只是一个插曲。想明白这些之后,事情就好办了,想要不心塞地欣赏《五军之战》很简单:不要follow它的情绪走向,不要问为什么(为什么大王忽然要退兵/为什么最后没提他想要的珠宝/为什么莱格拉斯和陶丽尔两人就阻挡了Bolg大部分的队伍/为什么Alfred有那么多戏份,这个角色除了搞笑还有什么目的/为什么忽然提到莱格拉斯的母亲/为什么陶丽尔要教导大王什么是爱/为什么没有人mournFili/为什么莱格拉斯干掉Bolg之后没有去帮索林……)。只需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看,看表演,看服装,看动作,看细节,看戏。然后喜欢。这才是真爱。陶丽尔。真的,我不是来黑《五军之战》的,我是来喜欢它的。表演一如既往,没有缺憾,所有的角色都是如此。索林看到比尔博手里的橡实时,眼神忽然非常干净快乐,接着听到长湖镇居民到达的消息,遂转为凶狠,瞬间的变化清晰流转,Richard是怎么做到的?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Martin的表演有一定的套路,比如抽鼻子,比如以稍微僵硬的身体语言表示内疚,但比尔博仍然非常精彩。尤其是帐篷里瑟王说“想必你就是那个在我守卫的鼻子底下偷走钥匙的半身人了”,比尔博那个“yes”,精准爆笑,妙不可言。只是最后在袋底洞门口,被问及索林橡木盾是谁,他说“Hewasmyfriend”,我实在忍不住给脑补了一句:Hejumpedfromabuilding.对不起,Martin.同理,斯茅戈火烧长湖镇,开始展露反派死前啰嗦综合症,对巴德说:Youwillburn!!!(我想的是:莫里亚蒂的语气学得不错啊can’thelp)这部最喜欢巴德。饱经沧桑,坚忍,勇敢,爱孩子,宽容,有远见,身手又好,儿子那么帅女儿那么美,这么高大上的设定,却又那么真实,Luke的表演和形象独一份。真的,能够跟阿拉贡有一些重叠之处却完全不同,不容易。看《魔戒》嫁小法,看《霍比特人》则要嫁巴德。虽然我吐槽Alfred这个角色的目的,但是角色本身塑造得非常好非常juicy。Wormtongue佞臣那一派,但又跟Wormtongue完全不同。PJ他们这次也许被叙事carriedaway,但他们的选角从不失手。瑟王在运筹中阵仗中的气派,也是独一份。迷妹们尖叫吧。喜欢他打架时大开大合的气势,他的麋鹿鹿角是大杀器,很绝。王子打架还是很好看,然后我忽然很想很想回去看《魔戒》,看他从前的样子。最后父子那段“youmotherlovedyou,morethananything”的戏,虽然没头没脑,但是开花的表演还是很让人心碎的。其他还有很多很多细节,比如夫人发大招那段,头一次看时她忽然那样子从银幕下方冒出来,吓死我了。很喜欢。沙鲁曼和领主大显身手也喜闻乐见。虽然夫人趴在女婿的大腿上仍然有点让我不太自在。以及,夫人举重若轻地抱着豆腐蹑足潜踪,我敢肯定她抱的是具假人。(不,应该不是充气的那种)。索林杀掉Azog之后,站在冰崖边,那时有一个远景,然后我看到白色的冰一片片地渐渐转成黑红,一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想了一想才懂,原来是Azog躺在不远处的冰水中,他的血流进冰河,渐渐遍染冰层。制作的细心,让人叹服。还有很多,不一一列举了,其他朋友的影评里说得很全。前阵子翻译过一篇众电影人问PJ的文章,过程中印象比较深的是PJ两次说到自己是做娱乐业的(Iamanentertainer)。他对自己的定位很humble,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尽可能地娱乐观众,只要观众喜欢的,他都会尽量去考虑。《霍比特人》三部曲在细节上,在设定上,也是如此,尽量考虑所有观众的需要(比如加入女精灵,加入爱情,加回王子,加入狂拽的大王,加入动作动作动作戏)。拍《魔戒》时他们一路摸索,初生牛犊不怕虎,有很多创新的想法,sourcematerial又丰富,编剧做的是减法,所以整套片的气质非常非常独特。制作《霍比特人》时,他们已经是熟手,对市场和观众也摸到了脾气,钱更多,权力更大,因此任性了一些,这是PJ的peril.幸好他们没有完全栽进去,因为PJ对自己的定位还是草根的。看过六部电影,无数访谈篇章,以及数十小时的花絮,我对PJ的思路有一定了解,几乎可以在每一段戏里看到他们的想法。所以,一段一段看,绝对是每段都舒服的(好吧,几乎每段)。有很多可以慢慢细细品味的地方。好想重看《魔戒》。本文版权归作者曹春花袭人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